基础教育是教育强省的基石,更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程。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统筹、系统推进,以落实海南《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抓手,对标对表补短板、促提升,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然而,海南基础教育当前还面临区域、城乡、校际差异,以及人口变动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等现实难题。
如何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海南省委会主委符之冠认为,海南本地师范院校作为培育基础教育师资的支撑力量,要进一步强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切实破除发展的瓶颈问题。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海南本地师范院校破解规划发展、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招引等方面的实际难题,推动海南本地师范院校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更好服务基础教育工作。
围绕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省政协委员卢玲提出,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重点改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确保乡村学校具备开展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条件。搭建全省统一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教学课件、试题库等,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开展远程同步课堂教学试点,让城市优秀教师通过网络为乡村学生授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024年,海南省教育厅正式组建海南省民族基础教育联盟,进一步拓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的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新局面。长期关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省政协委员王跃灵建议,充分发挥海南国兴中学的“领头雁”作用,保障民族地区学生进入省级民族中学就读机会。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科学合理配置专项招生资源,最大限度拓宽民族地区优秀学生的深造培养渠道,培养、储备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双语兼通的民族教育管理人才。
委员们的呼吁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海洋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
为了让更多的民族学生享受到省属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民宗委已联合行文,拟报经省政府审批同意后,扩大普通高中民族地区特招班范围和人数,让更多民族地区学生享受“三免一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