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开学后,在人工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海口市多所中小学正以AI技术为核心引擎,积极探索“课堂更高效、管理更精准、教师更专业”的智慧教育新模式。从AI虚拟助教答疑解惑,到大数据分析学生成长轨迹,再到智能系统解放教师生产力……一幅“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创新图景正在椰城校园徐徐展开。
一、智能课堂革新,教学提质增效
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教育集团与集团成员校秀英区永兴中心小学开展协同教学工作。针对永兴中心小学科学课缺乏专业教师的困境,双方借助人工智能手段,通过“课堂同步”的方式,让两校学生同上一堂科学课。同时,第二十七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编程+AI”特色课程体系,涵盖AI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搭建、无屏编程、无人机和3D设计等内容,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科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十七小积极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巧妙整合,融入日常教学,“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借用线上‘科技馆’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学科知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智慧课堂。”该校信息中心副主任陈秋来介绍。
二、智慧管理升级,数据赋能校园
在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校总务处主任王奋随机打开一个灭火器箱,里面的灭火器检查记录是一个二维码,识别后可以看到灭火器的状态、检查档案、灭火器信息和检查要求。“运用人工智能协助后勤无纸化管理,打造绿色智慧校园,这是人工智能在学校消防巡检方面的实际应用。”王奋介绍,相较于以往的纸质巡检登记来说,无纸化管理能够更即时地统计数据,科学协助学校管理。如今,第二十六小除了在消防巡检上运用无纸化管理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运用也为班级管理工作注入新动力。在第二十六小每周进行的文明班级评比中,智能系统的运用取代了传统纸质评分勾选,省去了纸质统计的繁琐,减少了人工统计可能产生的误差。在港湾幼儿园,用AI讲故事,唱儿歌……大一班的教室里传出阵阵欢笑声,孩子们绘制的绘本故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动”了起来。园长秦丽花介绍,该校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课堂的运用,让孩子们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三、AI辅教双优,师能精准跃升
在海口市第四中学,教师利用该校的“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平台,通过网上阅卷和报告分析,可精准了解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这一技术的落地,有助于教师分层分类开展教学,实现学生教师双重减负增效,打造智慧教学新生态。
“过去批改作业要熬到半夜,现在采用‘AI初评+教师复核’,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市第七中学教师黄倩介绍,利用AI辅助批改作业系统,不仅可自动标注语法错误、逻辑漏洞,还会用“鼓励式话术”生成评语。对于一线教师而言,AI的辅助在搜集备课素材、制作课件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教师使用AI技术制作教案,可以节省时间,并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今年,海口将继续深化高校、政府、企业、学校合作,打造海口智慧教育典型范例,建成25所智能化校园示范校,建设6所综合性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全面深化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示范区,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升。